中房报·人物特写
A+
“双奥总工”李久林:打造经得住考验的中国奥运场馆

中国房地产网

2022-01-20 20:13

“双奥总工”李久林:打造经得住考验的中国奥运场馆


本期嘉宾:李久林

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

国家体育场(鸟巢)总工程师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总工程师

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作为土木工程师的李久林主持参与了“双奥”系列场馆、众多国际机场航站楼、亚洲最大全地下封闭式再生水厂等重大工程的建造工作。他秉承匠心精神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践行绿色理念、赋予建筑旺盛的生命力,让中国建造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引领着中国建造迈向中国智造。

高拯坤/发自北京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是李久林口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一句话。

李久林是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也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总工程师,前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后者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是中国智慧建造的高点。

从“鸟巢”到“冰丝带”,李久林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用匠心书写“双奥”传奇,为奥运场馆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中国建造走向世界的舞台。

跨越15年的漫长接力,李久林将青春留在了奥运场馆的建设工地上,满头青丝变白发。他直言:“我是一个土木工程师,不是科学家,无法专注地研究某个领域,我要做的就是解决工程建造中存在的现实难题。”

他还说,每前进一步,所带来的喜悦是不同的。因为热爱他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因为责任与使命,他觉得破解难题时获得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的开幕式盛况仍令人记忆犹新,如今“双奥之城”北京再次进入奥运时间,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开幕,22条晶莹剔透、灵动飘逸的“冰丝带”将上下飞舞。

2022年1月11日,位于北京北三环的城建大厦,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约访到了李久林这位颇具传奇性的“双奥总工”,听他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那些不眠之夜。

背水一战:筑“巢”5年

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千年盛事,更是一场比拼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关乎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

作为这场夏季奥运会主会场的“鸟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施工难度空前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亦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身为土木工程师的李久林,是这份奇迹的缔造者之一。

将时间拨回到2003年,时年35岁的李久林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高光的时刻——出任“鸟巢”工程总工程师。回想起建设“鸟巢”的5年漫长时间,李久林觉得用“背水一战”来形容更为贴切。

李久林将当时的自己比作一名小学生:“‘鸟巢’的建设,就如同一名老师给一名小学生出了一套难题,这位小学生每天做得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去解题、去寻找答案。因为‘鸟巢’工程的特殊性,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做出了一番成绩。”

在李久林和团队攻克的众多高难技术课题中,难度最大的就是钢结构施工。长轴333米、4.2万吨的钢结构在“鸟巢”跨度最大的南北方向的柱脚和柱子上,产生了巨大应力,只有采用Q460E这种高强度钢才能解决结构的承重问题。

但是,当时符合建筑要求的钢材国内没有生产过,依靠国际市场供货也难以实现。李久林和团队下定决心:联合设计单位、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开展技术攻关,自主研制建筑用Q460E高强度钢。新型钢材可焊性较差,工期紧张,李久林又主动揽过重任,马不停蹄开始了焊接方法确定、工人焊接培训等一整套技术试验创新,拿下了高强度钢这个“拦路虎”,撑起了国家体育场的钢铁脊梁。

从“鸟巢”开始,国产Q460E高强度钢在一系列地标性建筑中广泛应用,中国一举成为高强度钢的主要生产国和在建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高强钢厚板焊接及焊接全过程控制技术等世界难题得以解决,实现了从填补国内生产、技术空白到并跑世界。

由于钢结构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李久林和团队还遇到了另一个难题:“鸟巢”的几何构型该如何表达?数量庞大的钢结构构件该如何管理?建造过程该如何表达?这些问题不解决,后续的材料与施工就无法进行。

“按照当时的技术和科技水平,我们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但是难题摆在眼前,就只能像解析方程式般一步步地解答,最终通过开发新的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问题的化解。”李久林回忆说,2002年时国际上刚刚兴起BIM(建筑信息模型)概念,国内对此也缺乏认知。待“鸟巢”的协同管理平台搭建完成后,他和团队方才意识到自己所搭建的这个平台,正是对BIM的现实应用。

无心插柳柳成荫,“鸟巢”成为了普遍认可的中国第一个系统研究和应用BIM的项目,开启了中国建筑业BIM与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发展之路。现如今,借助奥运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这项技术已经集成了BIM、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智慧建造理论体系。

从2003年进场施工到2008年年底正式离场,1800多个日日夜夜,李久林把铺盖卷搬到了“鸟巢”工地,没日没夜地去解构“鸟巢”建设这道复杂难题。5年时间,他和他的团队组织制定了施工设计大纲、施工总设计、钢结构施工设计等施工方案500多项,组织策划上百次专家技术论证,在设计只提供150余张钢结构设计图纸的基础上,组织分析、计算与试验研究,完成深化设计施工图纸2万多张……解决了国内首次应用的超长空钻基础桩施工技术、Q460E高强度钢焊接技术等数十项世界级施工技术难题。

法国有句谚语:“人类除了鸟巢,什么都能建造”。2008年8月8日,29个灿烂的“脚印”从永定门走向“鸟巢”,见证中国举办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时,李久林长舒一口气:鸟巢,我们建成了。

再度出征:打造经得住考验的“中国方案”

“双奥总工”李久林:打造经得住考验的中国奥运场馆

冬奥场馆“冰丝带”。受访者供图

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前者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随后的2018年,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开建,50岁的李久林再度“披挂出征”,出任项目总工程师。

回忆起“冰丝带”建设始末,李久林说与“鸟巢”建设时仓促应战不同,“冰丝带”的建设是一场真正有充足准备、有十分信心的必胜仗。

李久林表示:“重大工程内在的技术要点是相似的,冰丝带建设的很多要点都借鉴了‘鸟巢’建设时积累的经验。区别是,‘鸟巢’是典型的顺序施工,可以边施工边调整,冰丝带则是平行施工,对团队及工程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

丰富的经验积累与时代变革的浪潮前,李久林还意识到,从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奥运场馆的建设目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奥运场馆具有时代性、标志性和引领性,建设‘鸟巢’时我们的目的是保质保量建成一个宏伟的建筑,到了冰丝带,我们的目的是建好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建筑。”李久林说,智慧场馆是“冰丝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建造过程智慧化和运行智慧化。

因此,早在“冰丝带”设计之初,建设团队就已经明确和落实了六项技术要点:全过程BIM,全过程仿真,高精度加工,智能化安装,测控技术以及偏差动态调整技术。

为了把这项工程做到极致,李久林和他的团队开始主动给自己增“负担”。例如,“冰丝带”设计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它所用的高钒密闭索过去长期依赖进口。李久林再次力排众议,坚持走国产化道路,主动扛起突破核心技术壁垒的重任。

国产高钒密闭索首次在国家级大型体育场馆的应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不仅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还彻底打破了国际市场垄断,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国内高端材料再一次实现并跑。

“双奥总工”李久林:打造经得住考验的中国奥运场馆

冬奥场馆“冰丝带”。受访者供图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效果,“冰丝带”尽可能压低建筑高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其最高点仅为33.8米,地上建筑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其198米×124米的大跨度索网,仅使用钢材几百吨,是传统建造方式用钢量的1/4。

在制冰技术上,为了更加绿色环保,李久林与团队大胆创新,将原方案的R507制冷剂、乙二醇载冷剂制冰系统,改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应用新的制冰技术,“冰丝带”不仅冰面质量更好,而且能够实现大幅度的节能环保。据测算,其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只是原有方案的将近1/4000,全冰面工况下,一年能够节电约200万度。

在具体体验场景上,“冰丝带”的“最强大脑”智慧集成和数字孪生平台可以通过天地空一体化CO2(二氧化碳)监测系统实现碳排放精准核算;可以通过收集计算智能传感器实时检测的场地湿度、温度、风速,以及360度检测系统计算的观众席各区域人员数量(温度会有不同),调控座椅送风系统和除湿系统,让冰面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确保打造出“最快的冰”;可以为观众提供基于AI+AR的拍照导航、8K+VR和360度低时延定制化视角观赛以及3D AI滑冰游戏等等。

李久林表示,“冰丝带”智慧场馆建设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最优质的观众体验、最精细的管理于一体,着眼于长期可持续经营,最终形成科技亮点纷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方案”。

工匠本质:长期主义,追求卓越

从2003年到现如今,近20年时间里,“双奥总工”李久林把一半的岁月留在了奥运场馆的施工现场,剩下的那一半他也没有停歇,始终在挑战一个又一个高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

李久林清晰地记得那些建筑突破天际的历史时刻——“鸟巢”钢网架卸载成功,“书写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在国内率先在机电工程和运维中引入BIM技术,建筑业向绿色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转型;槐房再生水厂这座亚洲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首次集成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一体的智慧建造体系;新首钢大桥这座北京长安街西延线又一新地标采用了全数字化造桥技术;“冰丝带”首创基于平行施工的高效高精度建造工程组织方法和支撑技术体系,创造了冬奥速度和冬奥质量。

李久林直言:“我无法像科学家一样始终去钻研同一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建造难题,亲历我们国家建筑业的转型发展。我们在每一个项目建设中都不断地尝试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正是属于这个时代发展的印记。”

一路走来,李久林对工匠精神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触。他总结说,工匠精神源于对事物的热爱,出于养家糊口目的做事,是远远达不到工匠标准的。

有了这份热爱,还需要具备四个特质:一是要有一颗追求卓越、追求极致的心;二是要具备强大的创新精神,做事不循规蹈矩,不按部就班,不断融入新思考、新做法;三是要坚持长期实践,专注的去做一件事;四是要融入艺术,当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它就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它应该与美学有机结合起来。

李久林表示,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有时工匠精神并非单指某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比如“冰丝带”的建设就始终贯穿着大国的工匠精神,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造,“冰丝带”有着严格的规范与标准,但所有的参与者仅仅把这种标准当作一道底线,绝非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底线之上追求卓越,追求极致。

“奥运工程的特殊性质,使得每一个参与奥运工程建设的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人都充满着责任感、自豪感与使命感。我们会自豪地告诉他人,我为奥运做过贡献。这种氛围之下,工匠精神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李久林说。

在李久林心中,工匠精神是永恒的,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传承。但是想要弘扬好这种精神,需要打造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使每一个工匠拥有荣誉感,感受到社会对其所从事职业的尊重。李久林建议,要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与薪资待遇。

回想起过往的日日夜夜,李久林十分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我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个人的荣誉,能够两次参与奥运场馆的建设,是时代赐予我的莫大荣幸。”

“双奥总工”李久林:打造经得住考验的中国奥运场馆

冬奥场馆“冰丝带”。受访者供图

对 话

中国房地产报: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属于时代的建筑。就“鸟巢”建设而言,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李久林:建设“鸟巢”是为国家百年圆梦做贡献,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完全不同于其他工程的。我曾和同事开玩笑说,如果有机会在其他地方再建一个“鸟巢”,一般人肯定会认为我们都已经做了一次,这次会更好。但我不这样想,因为“鸟巢”无法进行工业化的重复制造,它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曾经还有同事和我说,你建一个“鸟巢”肯定比你读博士收获更多。他说的很对,作为总工程师,需要承担很多决策风险和压力,工程所涉及的各个专业领域工作需要整个团队配合完成,我需要面对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不断得到他们的帮助,这些都激励我不断学习与成长。

中国房地产报:“冰丝带”是你参与建设的第二个奥运场馆,个人心态上有何变化?

李久林:虽然建设“鸟巢”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作为总工程师要对项目负责,压力依然很大。所以建设初期,我们就提出来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像体育比赛一样永争第一。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标“鸟巢”,超越“鸟巢”,因为超越别的工程人家不爱听,但是“鸟巢”是自己建的,相当于超越自己。

中国房地产报:两次参建奥运工程,对你意味着什么?

李久林:土木工程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参与过奥运工程的建设,个人的视野与格局会出现非常大的提升,这种锻炼的机会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是非常难得的。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土木工程师,你认为建筑业转型面临哪些难题?有哪些建议?

李久林:建筑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是国家支柱产业,但是在社会上建筑业并不是一个特别受尊敬的行业。虽然我们国家有着“基建大国”的说法,但提起建筑业,社会普遍认知都是高污染;从业者风里来雨里去,灰头土脸与泥土砖瓦为伴。

在传统建筑工地上,年轻人很少,但是在高档家装行业,年轻人很多。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其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受尊重,是否体面。从事高档家装行业的年轻人,工作之后换上干净衣服,就可以像普通市民一样去挤地铁回家,融入这个城市的发展,但传统的建筑工人却远远达不到这样,常常是不受到欢迎的。

就建筑业转型而言,根本问题是解决劳动力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工匠,更多高水平产业工人来支撑建筑业的发展。希望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也希望通过多方努力,改变外界对建筑业的看法,使每一名建筑业从业者都充满职业自豪。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房屋品质的提升有哪些建议?

李久林:房屋品质问题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的房屋渗漏问题达到了80%以上,而国外仅仅是10%~20%?虽然这种基础工作与从业者的责任心、专业水准有很大关系,但本质上我认为与体制机制问题有关。例如美国,虽然防水是靠基础作业实现的,但是美国有专门的防水行业,专业的技术工人,完整的质量体系,健全的保险体制,可以说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证防水工作。

中国房地产报:对青年人有哪些寄语?该如何抓住机遇?

李久林:一个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好眼前的事情,要做好自己,做好当下。只有你努力了,机遇才可能是属于你的。我曾经想过,2003年35岁的我参与了“鸟巢”建设,2018年又参与了“冰丝带”建设,如果中间这些年我转型做了其他工作,可能也就与这些机遇错失了。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双奥总工
0
1
相关推荐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