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首页轮播
A+
新春走基层 | 医者初心:夺战危情289分钟

2020-01-18 17:25

微信图片_20200118172004.jpg


神经外科主任刘巍(左)与中国房地产报社社长栗文忠(右)交流。


|中房报记者 李燕星 | 北京报道


“做脑CT,老人狂躁不配合,我们也无能为力”!


“这可能是脑肿瘤,我们这里治不了,建议转院”!


1月11日,一位88岁高龄的曹姓老人突发疾病,她的亲属在辗转寻医的过程中,屡遭碰壁。狂躁、神志不清、病情加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确诊与治疗,老人生命祸福难料。


抱着一线希望,揣着好不容易做好的头颅CT,老人家属将她送往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此时已经是下午5点21分。“老年性钙化、可能脑肿瘤、建议转院”,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名词,在急诊室几位会诊大夫镇静而针锋的讨论中,随着秒针滴答滴答不断蹦出。


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生死博弈静悄悄拉开帷幕。


随时出现的“第51个人”

微信图片_20200118172010.jpg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青松(右1)与石景山医院神经外科大夫邵鹏飞(右2)查房。


这时,石景山医院神经外科的“90后”大夫邵鹏飞,也接到了一个来自急诊室的电话,他迅速赶往会诊。接过头颅CT,邵鹏飞初步判断,片子显示是一例慢性非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并且血肿量较大。此时是下午5:30,距离老人到院时刚过去9分钟。


当时,老人已经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只能应对简单的问答,交流十分困难,并且不配合医生查体,她应该算是神经外科接诊中年龄较高的患者,“不是第一,也是第二”。邵鹏飞转身与老人家属了解病情,得知老人在15天前就已经出现右下肢活动不利的情形,但当时家人并未察觉。


紧急预判的关键性重担落在这位“90后”大夫身上,他决定着这名垂危老人的下一步诊疗。邵鹏飞2019年8月份才刚刚入职石景山医院,刚从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怀着仔细谨慎的态度,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他进一步了解到老人此前患有长达10年的阿尔茨海默症,并且进一步阅片发现,老人右侧额、颞、顶、枕部广泛慢性硬膜下水肿血肿,同侧侧脑室及脑实质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明显。


颅压高便容易躁动,躁动可加重颅内压增高,进一步则容易引发脑疝。神经外科主任刘巍在接受中国房地产记者采访时用了这么一段通俗的解释,说明了慢性硬膜下血肿引发脑疝的病理,“如果将脑袋比作一个固定空间,将血液比作人,这个空间正常容纳40个人,但是脑袋受伤后,空间里会突然增加到50人,这时候就会变得很拥挤,达到拥挤的临界点,一旦进来第51个人,压力便会瞬间迸发,但是周围都是墙,这些拥挤人应该往哪里走?答案是门口,这个门口其实就是中枢结构,但是当所有血液都压迫到中枢结构,它就坏死了,这就是临床上所讲的‘脑疝’。老人的病情显然已经达到了临界点,越早手术越好。”


“第51个人”随时可能出现。为了不耽误老人治疗,及时给出准确诊断与治疗,邵鹏飞立即联系了他的上级大夫,也就是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青松。青松身形清瘦,言语不甚多,身上透着常年浸淫手术室的严谨与审慎。接到电话时的青松正在家吃饭,这是他的休息时间,他给邵鹏飞回了一句话“病人家属相信咱们,咱们就马上安排手术”,然后第一时间赶往病房。


医生在路上,死神或许也在赶来。争分夺秒之间,邵鹏飞反复研究并最终确诊,并给出4条诊疗计划:一是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免疫、生化及心电图等;二是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予以输液等对症治疗;三是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解释手术方案;四是积极术前准备,请示上级医师后完善治疗。


下午6点10分,在老人到院后49分钟后,邵鹏飞一字不差地写下了首次病程记录,详细说明了患者情况、病例特点、初步诊断意见及依据,以及鉴别诊断与诊疗建议。“医学文献不能写错一个字,写错一个字都得推倒重写”,刘巍说,这是石景山神经外科所恪守的基本。


深夜战场1小时10分钟

微信图片_20200118172015.jpg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青松回忆手术前后的想法与情形。


时间变得异常奢侈。


秒针滴答滴答一刻不停歇,老人家属一片着急慌乱,在一番讨论与论证之后,他们最终决定配合医院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晚上7点,匆忙赶来的青松第一时间前去查房,发现老人慢性非创伤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手术指征明确,建议急诊行脑膜切开引流手术,并迅速向刘巍做出请示。


刘巍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表示,“对于我们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病人就是一种召唤,甭管几点,哪怕夜里也好,有病人就得到医院来,因为病情是不等人的”。即便在过去15年历年的春节期间,神经外科也有着“必须保证至少1个人值班2人备班”的传统,如果其中两个人需要上手术台,起码还有一个人可以去应对急诊。


步线行针,周全考量,这一传统在仅有7个医生的神经外科显得难能可贵,他们将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与随时到来病人,摆在了第一位。


紧接着,晚上7点45分,青松对邵鹏飞做出进一步工作安排,他们进行了术前讨论,确定实施脑膜切开引流手术,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充分探讨与准备。在老人病程记录中“术前小结”中写着这样一行字,“轻柔操作,保护脑组织,仔细止血”。


短短的几个字,让冰冷的手术刀间有了些许柔和与温度。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对开刀和治疗有着更为高难度的要求,因此背后的艰难与风险也突兀而出。立即手术、降低颅压,是最后方案,但同时存在两个棘手问题。青松表示,“因为烦躁病人的颅内压本身就高,需要慢慢释压;另外,老年病人的凝血功能通常不好,慢性硬膜下血肿会慢慢消耗凝血酶原,损伤凝血机制,所以必须仔细止血。”


晚上9点整,邵鹏飞拿起手术刀,在老人的头颅左侧顶结节附近划开一道4公分的口子,回忆起当时持手术刀的心情,邵鹏飞表示,“因为涉及脑部手术,一开始是比较小心谨慎的,青老师当时嘱咐要一点点地来。”


“颅骨上钻孔,钻孔后首先会触碰到脑膜,用力过猛会撕裂硬脑膜,造成出血,同时病人出血量大,会进一步压迫脑组织”,青松介绍当时的情形时称,“手术刀分圆刀和尖刀,我们当时用的手术刀是尖的。手术刀背朝下,向上挑,这样就伤不到里边的脑组织,挑的眼比较小,然后用一个棉球塞住,让引流出来的血一点点浸到棉球上,放血越慢,颅腔释压时间越长,患者就越安全,否则像溃坝一样,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仔细冲洗,是他们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以小孔为中心,十字型切开硬膜,用大量生理盐水朝颅内各个方向冲洗,像钟表转动一样,以彻底清洗各个方向的陈旧血。在用尽200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之后,老人颅腔引流出的颜色已经呈淡血性。


缝合。夜里10点10分,手术完毕。


“救命,很平常 很平常”

微信图片_20200118172019.jpg

中国房地产报社社长栗文忠与神经外科医生护士们讨论如何践行“不忘初心”。


手术结束后的邵鹏飞并未安然入睡,老人的术后状况也令他挂心。


这天晚上,他先后在夜里23点、24点,以及第二天(1月12日)凌晨2点分别查房,进行术后管理,反复观察老人情况,以便应对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第二天,第三天,神经外科的大夫们也按部就班进行了日常查房工作。


“奶奶,蚊子要叮你了哦”,在术后的一次日常查房中,护士小张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贴心地提醒老人要打针了。神经外科护士长周洋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我们有很多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服务范畴的要求。不过总归一点,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从1月11日下午5点21分入院,到晚上22点10分手术结束,这位普通老人的生命,在历经惊心动魄的289分钟后,恢复正常。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石景山医院病房里见到这位被抢救过来的普通老人时,她白发苍苍,脸颊消瘦,安静地呼吸着。


对于老人及其家属,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像几年,但对于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却只是一年忙碌的365天中极为平常的一天。


“我们相信,每一个身着白大褂的医生,都是全心全意服务病人的,这是一种责任。即便手术结束,但如果病人仍然昏迷或者出现恶化,你说医生能转身就走吗,能踏实睡觉吗?这种责任感不仅是在神经外科,在整个石景山医院都一样。比如最近极为繁忙的呼吸科,最近一变天,病人特别多,呼吸科的所有医生几乎都没有下班的点”。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下这段话。


石景山医院神经外科的“战士”们,无不是新时代白求恩精神的一个个缩影,诠释出用真诚关心与高超技艺处理医患关系的新时代注脚。但无论在邵鹏飞、青松,还是刘巍看来,救死扶伤,这都是医生应该做的。


用周洋的话来说,“其实,我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于普通人,觉得这种事情很重大,但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总是上演,很平常,很平常。”


而用刘巍的话来说,则是“白衣天使,就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微信图片_20200118172024.jpg

术后的曹老太太(中),恢复良好。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医者初心
0
0
相关推荐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