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企业战略
A+
冻编、裁员、降薪!龙头房企“人才洗牌”战寒流

2018-10-29 15:29

■中房智库研究员 唐珊珊/文

“上周我们全员签署了降薪协议,薪资结构重新做了调整,年底的年终奖也取消了,但加班却比以前更多了。而且公司上面已经下了通知,公司从今年起冻编,40岁非核心岗位人员劝退。”在远洋工作的小玉,已经连续加班了一周,每天几乎要凌晨才能到家,她的岗位是做明年各地的预算,往年预算多一些集团是不会太过较真的,但是今年,预算被严格的卡死了,而且给出了一个低到不能再低的数据,为了能做到满足这个数据,她的部门所有同事都熬夜加班,从能省的地方减去预算,实在不能减的就缩减人员成本,光是预算已经连续做了不下30个版,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通过。累到极致的时候,她曾想过跳槽,但是猎头给出的消息是很多知名房企今年都冻编,即使招也是走一进一。
十月的北京楼市寒流阵阵,经历了两年的调控,房价终于生生的被按住了,像一个被600多道绳箍住的巨兽,动弹不得。房企高喊冲千亿规模和“活下去”都在搅动着市场敏感神经,而裁员、冻编、降薪正悄无声息的在房企内部进行着,“融资渠道被锁死,那么对于房企来说,如果不能开源,节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房企品牌总监这样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楼市寒流下,房企的“人才洗牌”或许刚刚开始。

龙头房企“花样裁员”
这轮裁员冻编潮从去年开始已经暗潮涌动,总是走在市场一线的万科在去年就发起了 “起立坐下”清理运动。从去年至今,深圳万科已经在工程部、成本部等部门对此做试点。到今年上半年,“起立坐下”运动蔓延到设计部和营销部。其中,除深圳万科营销部总经理及以上管理层外,营销部人员被就地免职,重新竞争上岗。一些无项目可做的营销人员已经离职,也有人因此获得晋升。员工被免职后,能够决定他们就职命运的是评审会。
据了解,万科一个城市公司的评审会由该公司管理层与相应部门总经理组成。在深圳万科,评审会成员一人一票。其中,南方区域CEO张纪文对中基层的位置上下、人员去留有一票否决权。这一轮下岗再上岗,大概率将在万科南方区域全员推广。据多位万科中层人士称,这一做法得到了万科高层的认可。
而万科的这一人员变动不能简单的看做是清理“不中用了”的老员工,就在“起立坐下”运动发起前2个月,郁亮曾在万科董事会2017年度股东大会上说的那句话,“十年后的万科还是地产公司吗?我想不应该是了,即使是,也应该会惨淡经营。”不再卖房子的万科,也许应该说如果不得不转型的万科,需要新的人员结构来适应它全新的战略方向。
就在万科“起立坐下”消息传出几天后,“院子系”老大泰禾裁员的消息也随即刷爆了朋友圈,比例高达30%。一些岗位要考试,考试不及格,直接裁掉,本科非985/211院校的,也直接裁掉,虽然随后泰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此进行澄清,将此次裁员解释为:泰禾正在启动一项涵盖全集团各业务板块一流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裁人是为了实现人才的结构升级。
但是一位从泰禾离职的员工告诉记者:“泰禾的裁员其实从今年7月初就已经开始了,集团今年面临的压力也很大,管理层几乎每个周六日都要开会,公司内部也更强调扁平化管理架构的调整,将投资决策权回收到集团,避免区域内投资决策失控。也因此泰禾的投资部这条线重新进行了调整,投资决策权回收集团,自然也用不了这么多人,所以这次离职的大多是投拓部的人。”
奇招频出,意在节流
入秋后,这股冻编裁员暗流愈发湍急,几位熟悉绿地的行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8月时对京津冀、上海、及广深事业部总经理作出指示,要求上述区域尽快完成瘦身。据说是计划裁员10%~30%,投拓、研发和设计是重灾区,然后是财务、成本。
随后,碧桂园、华夏幸福、长江实业等多家房企也相继曝出冻编、裁员、优化消息。碧桂园虽然对外校招力度未减,但已暂停社招,且据称为了缩减成本,已有入职未满1年的和薪酬较高、性价比较低的员工将会被裁。
碧桂园约有58%的销售额来源于三四线城市,而这位三四线城市之王突然提出减速,裁员,外界猜测可能是和逐渐收紧的棚改计划有关,一些没有经济、人口、收入等基本面支撑的三四线城市楼市,可能会在偏紧的政策环境和信贷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导致三四线城市快速降温,投机资金大辙退。不仅是碧桂园,那些重仓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如恒大、华夏幸福等受到的冲击都会比较大。
其实早在今年春节前后,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就下达了裁员通知及补偿方案,涉及投资、营销、工程等多部门,港资房企对内地楼市的看空也可见一斑。
还有的企业虽然未大幅裁员,但是也开始奇招频出,变相降薪,龙光地产2月份取消了话补、车补、房补等福利,降薪的传言也不假。据了解,即便今年龙光员工的固薪较2017年实现20%的涨幅,看似是涨了,但实际2018年年薪最高不会超过2017年的水平;而且由于奖金部分考核的是销售KPI,预计明年大部分人将是明升暗降。而不让睡午觉的富力和23点下班的荣盛,也让人心生不安。
多元化转型下的“人才洗牌”
多元化转型、去地产化应该是今年房企最常提起的两个词,数据显示,2017年底,前10地产企业全国销售占有率24%;今年上半年为30%,其中前三占了15%。40%的集中度并非是靠传统房地产行业来完成的,多元化布局为龙头企业提供了持续战斗力。
2018年的万科提出自己将不再是地产商,而是美好生活服务商,并将租赁住宅确定为核心业务,积极拓展商业开发和运营、物流仓储服务、产业城镇、冰雪度假、养老、教育等。截至目前,万科物流地产和商业地产已成为仅次于住宅业务的优势业务。
今年3月,在2017年度业绩会上,龙湖宣称拟更名“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更名后,龙湖仍以地产开发为核心,商业运营、长租公寓及物业服务形成四大主航道业务多维布局,同时发展康养、产城等业务。商业、智慧服务、长租公寓等业态都将成为龙湖新的盈利增长点。
碧桂园也在继此前物业、新零售、现代农业以及产城融合战略之后,进军科技领域。采取资源合作模式,携手富士康,投近60亿元,打造全新科技小镇,预计,在未来产业地产成为碧桂园新的盈利增收点。
随着房地产行业弱化地产概念成风,多元化转型战略带来的必然是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未来企业更倾向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企业转型,是迫于环境压力也好,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也罢,未来,随着这种转型的加速和深层次结构的调整加剧,原有传统行业人员的洗牌会进一步扩大,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体系的落地性,引进人才的目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推动业务,会有越来越多非地产背景如咨询、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人才加入。如:龙湖的人力总经理是IBM、GE背景;蓝光的人力副总裁来自华为;金地的人力总经理是中兴背景;泰禾引入外企高管,注入新鲜血液焕新团队。
编辑:wangchunhong
标签:房企,人才
1
1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